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区县动态

重点突破 整体跃升 推动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取得新突破
宜君县奏响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奋进曲

来源:铜川日报 发布时间:2025-07-02 17:59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图片


宜君县县城全景

今年以来,宜君县紧扣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以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为总抓手,以聚焦聚力打好“八场硬仗”为突破点,系统发力稳经济、调结构、防风险、惠民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荣获2024年度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突出贡献县”。

预计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左右,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左右,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左右,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5%左右,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和7%左右,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


扩投资稳增长 经济基础持续巩固


今年3月,宜君县根据《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按照省、市级要求,发布《宜君县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公告》,让以旧换新“撬动”消费新活力。

“我的旧手机原本只能在二手市场卖100多元,在这次活动中却成为了换新机的‘大帮手’,叠加补贴后新机只花了3000多元。”在宜君县手机专卖店,享受了以旧换新政策补贴的刘女士难掩喜悦,向记者展示着刚入手的智能手机。

今年以来,宜君县为激发市场消费活力,多措并举促进居民消费,通过加力扩围实施汽车、家电、数码产品消费品以旧换新、“宜乐购”等促销让利活动,提振拉动家电、厨卫家居、电子产品等消费2000余万元。积极实施消费品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行动,依托大唐不夜城药谷文创店开发网红商品。1月至5月,线上线下销售苹果、核桃等农副产品6000余万元。充分发挥宜君夏季避暑康养资源优势,精心承办文化展演、乡村村晚等活动,建成红色教育、传统文化、避暑康养研学游线路3条,导流游客6万余人,1月至5月限额以上企业(单位)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2亿元,同比增长25.2%。

值得关注的是,在拉动消费增长中,政策支持是提振消费的重要手段,宜君县深度挖掘政策红利,积极构建精准宣传、高效落地的政策执行闭环,让政策效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消费增长动能。

该县用好用足上级政策,积极对接国家和省市出台的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认真制定本县实施细则。目前,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落实中,已组织23户家电、家装厨卫、3C数码企业参与,累计核销补贴100万元,带动相关商品交易额600余万元。强化政策宣传和执行,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宣传促消费政策,印制15000份宣传公告,50000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宣传资料,下发至乡镇、村组,确保人人知晓。组织工作人员在集市设立政策咨询台,围绕补贴申领流程以及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政策进行详细解读,让惠民政策直达基层群众,确保政策红利精准惠及企业和消费者。持续开展促消费系列活动,按照“政策+活动”双驱动、“线上+线下”双补充的总体思路,将扩消费和惠民生结合起来,借助季节时令、节日假期、旅游热点等,组织开展“51狂欢购 省钱大惠战”等促消费活动,营造“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周周有优惠”的消费氛围,持续激发消费市场活力,全方位展现消费市场潜力,助力企业拓销路、群众享实惠。

宜君县经济贸易和科技局局长张晓军说:“下一步,我县将结合消费促进年活动和以旧换新政策,做好全县工业企业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支持更多企业和金融机构开展‘消费贷’等各类消费促进活动,抢抓‘十一’黄金周消费旺季,统筹线上线下消费渠道,扩大文旅、餐饮等服务消费,力争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以上。”

与此同时,宜君县狠抓项目扩投资。抢抓国家“两重”“两新”政策机遇,紧盯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投向,全面启动“十五五”规划编制,力争更多项目列入中省盘子。完善全流程跟踪服务、全要素协同保障、全过程常态推进机制,谋划储备项目158个、总投资147.95亿元,其中储备项目63个,总投资66.46亿元。新签约项目49个,涉及金额19.98亿元;落地项目43个,涉及金额13.35亿元。抢抓黄金施工期,86个市县级重点项目按时序计划顺利推进。1月至5月,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25亿元,同比增长12%。紧盯工业提产能。全力支持柴家沟矿井技改升级扩产能、提效益,鲁能宜君三期10万千瓦林光互补项目建成投产,油气资源勘探续建项目完钻油井10口、天然气井2口,广丰煤炭精洗及煤矸石综合利用二期、宜兴达精洗煤二期、国华宜君2万千瓦风电、宜君县4万千瓦风电等项目顺利推进。1月至5月,生产原煤72万吨、精洗煤144万吨、原油4.1万吨、新能源发电4.5亿度。


强链群扬优势 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6月骄阳初盛,正是苹果套袋的关键时节。在宜君县的山野间,村民们忙碌的身影遍布果园,他们指尖翻飞,为苹果套上“防护衣”,每一棵果树都承载着丰收的希望。

宜君县果业发展中心负责人陈启乾说:“苹果是我县的支柱产业。我们围绕生态区位优势和产业发展需求,不断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力促苹果产业提档升级。目前,全县苹果种植面积达14万亩,产量达13万吨,产值达7亿元以上。苹果已成为全县农民增收的‘金果果’。”

今年以来,宜君县坚持把现代农业作为富民产业,立足农业县和全省粮食主产区功能定位,以千万工程为引领,以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为抓手,紧紧围绕做大做强玉米、苹果、核桃三大主导产业,持续做强中药材产业,发展生猪、肉兔、肉牛等畜牧业,大力推进适度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和“五新模式”推广应用,农业产业链条持续延伸,带农致富增收能力不断增强。全县中药材存量面积19万亩;生猪存栏7.3万头,出栏5.21万头,肉兔存栏7.1万只,出栏13.2万只。宜君苹果成功入选《品味乡土 中国“土特产图鉴”2024》。


图片

村民种植中药材

同时,该县坚持把绿色能源作为支柱产业。推动传统工业抓动能、新兴工业聚势能,加快推进煤炭、精洗煤企业技术改造,扩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步伐,稳步扩大风电等新兴能源规模,全面释放煤炭、油气、新能源产能。高度关注规上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及时解决存在问题,着力构建“无事不扰,有事必应”的良好营商环境,推动企业最大限度释放产能。1月至5月,全县培育规上工业企业2家、限上商贸企业3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7%。坚持把食品医药作为主导产业。围绕“一中心两平台三片区四基地”建设,加大特色农产品加工、食品医药制造、康复疗养、旅居研学、农文旅融合等领域的招商引资力度,持续延伸食品医药等产业链条,提升名优特产品储运和深加工能力。加大对白酒产业政策支持力度,推动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着力把宜君打造成渭北地区重要的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1月至5月,全县生产医药制剂65吨、白酒230吨、饮品1350吨。老蜂农蜂蜜水项目全面投产,利君制药中药生产线项目顺利推进,食品医药产业聚集度持续增强。坚持把避暑康养作为特色产业。充分发挥宜君生态资源优势,积极挖掘文化资源潜力,聚焦“一核心、四片区、多亮点串联”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持续优化提升花溪谷、福地湖等景区功能,加快川子河精品民宿集群、高铁片区民宿旅游等项目谋划建设,积极推广“药谷奇遇记”城市IP,办好避暑旅游节、冰雪嘉年华等主题活动,加强宜君农民画、剪纸等非遗传承保护,加大文化作品创作和非遗、文创产品开发支持力度,整合资源,串珠成链,不断丰富全域旅游新业态。加快推进中传文创宜君彭祖药谷农文旅融合示范项目建设步伐,力争今年建成投用,打造农文旅融合新“爆点”。统筹抓好惠民演出进基层、消夏纳凉晚会、乡村“村晚”示范展演等系列活动,不断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此外,宜君县坚持把数字经济作为新兴产业,借力中国人民银行、阿里巴巴、蚂蚁集团等帮扶机遇,持续做好人工智能标注师认证基地建设,扩大人工智能数字标注业务量,拓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建设成果,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布局前瞻性未来产业,以数字经济赋能产业升级、培育新产业构筑竞争新优势,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新的动能和活力。2025年,该县计划培育本土主播、“网红”50人以上,人工智能数字标注业务产值突破1000万元,电商销售额突破2.4亿元。

图片

宜君县积极开展人工智能数字标注工作

数字经济的发展,不仅为宜君带来了新的人才和人气,也有效带动了年轻人就业,为宜君留住、吸纳年轻人就业打开了新窗口。


抓改革惠民生 发展活力有效激发


坚持向改革要动力,以创新增活力。优化营商环境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市场活力的关键举措。近年来,宜君县以深化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为抓手,聚焦企业群众办事的痛点堵点,多措并举,精准发力,实现政务服务效能与企业获得感的双向提升。

该县聚焦体系机制创新,建立跨部门协同联动机制,推动“电水网气”联办,大幅压减报装环节和时限;创新税务“云服务”平台,打通涉税数据共享通道。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截至目前共21件事集成服务已全部上线。深化“一网通办”,推动跨层级、跨部门业务协同,服务效率大幅提升。持续优化市场环境,全面清理招投标领域不合理的限制性措施,严格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推行“双随机、一公开”跨部门联合执法监管,减少入企检查频次,让企业有更多精力谋发展。强化服务意识,根治“门难进、脸难看”现象。推行“上门问需、帮办代办”的全流程服务,落实“一项目一领导一专班”包联机制。倡导“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乎营商环境”的工作理念,凝聚全社会共创共建工作合力。

宜君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李刚说:“宜君县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出‘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模式,市场主体活力显著增强,企业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2024年全县新登记市场主体513户,其中新登记企业171户,市场主体总量突破1.1万户。根据年度调查测评显示,2024年我县营商环境综合满意度得分较上年提升11个百分点。政务服务‘好差评’主动评价率99%,好评率99.9%。”

不仅如此,宜君县充分发挥西安交通大学药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学院等校地实践基地作用,建成2个科技创新平台。加快推进秦创原(宜君)创新促进中心成果转化应用,实施科技项目3项,建成高新技术企业1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2家,申请专利6件,创新动能持续增强。

改革发展越发蹄疾步稳,民生保障网越织越密、越筑越牢。从筑牢基本生活防线到提升公共服务品质,宜君县扎实办好民生实事,一系列惠民举措精准落地。

今年以来,宜君县举办招聘活动14场,提供就业岗位5000余个,新增城镇就业232人。宜君县高级中学运动场、城关第二小学辅助用房、县中心体育场改造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新聘中小学教师13名,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两项创建”有序推进。深化卫生体制改革,县域群众就诊实现“一次挂号管三天”。县医院、县中医医院智慧医疗服务平台和两个区域医疗服务中心建成投用,“30分钟急救圈”“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服务实现全覆盖,医疗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千帆竞发,勇进者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宜君县将以持续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聚焦聚力打好“八场硬仗”为突破点,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各项任务落实,以实干实绩奋力谱写宜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记者手记

在宜君县采访期间,记者深切感受到这座县城蓬勃的发展动力。

为扩投资稳增长,宜君县紧握政策机遇,全面推动项目建设,推出促消费组合拳,激发居民消费活力,紧盯工业提产能,为经济运行筑牢根基。同时,聚焦现代农业、绿色能源、食品医药、避暑康养、数字经济五大重点产业,着力延链补链强链,产业发展提质增效成果显著。在深化改革与惠及民生的实践中,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创新驱动激活发展动能,并锚定医疗、教育等民生关键领域精准发力,群众幸福指数持续攀升。

如今的宜君县,已经绘就了一幅改革发展与民生改善同频共振的生动图景。在这片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土地上,宜君县必将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书写更加绚丽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