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位置: 栏目: 时间: 排序: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 2765 篇
  • 今日辟谣(2023年12月22日)

    2023年12月22日  谣言:下雪天,青岛有洒水车上路“洒水”?  真相:12月20日,青岛迎来降雪。有市民路遇洒水车,质疑下雪天为何还有洒水车上路“洒水”。对此,青岛市崂山区城市管理局回应称,洒水车播洒的并非是水,而是将融雪剂配成参考浓度为18%的水溶液喷洒于雪地,这一举措可有效缓解车行道积雪结冰。(来源:青岛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观海新闻客户端)  谣言:开新能源汽车辐射大,会致癌?  真相:该说法没有科学依据。新能源汽车确实有辐射,但其辐射量在安全范围内。国家对电磁辐射有严格的限值要求,任何车辆在上市前都要进行“EMC测试”,即对电子产品在电磁场方面干扰大小和抗干扰能力的综合评定。目前使用的国家标准磁场辐射安全标准限值定为100μT,电场辐射安全标准为5000V/m,而新能源汽车前排磁场辐射一般为0.8-1.0μT,后排为0.3-0.5μT,电场辐射小于5V/m。符合国家标准的正规测试完全可以保证车上电子产品的电磁辐射水平在国家标准之内。(来源:科普中国科学百科)  谣言:新能源汽
  • “领导接线日”第33期预告

    “领导接线日”第33期预告
  • 铜川市网上群众工作部12345热线 开展第32期“领导接线日”活动

    12月18日,铜川市乡村振兴局三级调研员陈林川走进铜川市网上群众工作部12345热线,开展“领导接线日”活动,共接听群众咨询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类型、认定条件,易地搬迁、公益性岗位招聘等政策规定5起,均已现场答复。2023年以来,市乡村振兴局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认真落实“四级书记”抓巩固衔接主体责任,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研究推动,巩固衔接各项工作扎实开展,成效显著。
  • 清扫积雪解民忧 保障出行暖人心

    本轮寒潮低温、雨雪冰冻,给群众出行造成许多不便。12月11日,铜川市12345热线中心接听到一位群众来电,反映宜君县文化东路道路积雪结冰,出行不便,存在安全隐患。12345热线中心接诉即办,立即转办给宜君县核实办理。宜君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高度重视,第一时间组织人员上路,将积雪清理干净,确保了周边居民出行安全,用实际行动畅了路、护了行、暖了心。 图一:扫雪除冰行动中 图二:扫雪铲冰行动后 温馨提示:雪天路滑,注意安全,小心出行,避免滑倒,减速慢行,安全驾驶,大雪纷飞,出行平安。
  • 今日辟谣(2023年12月21日)

    2023年12月21日  谣言:河南郑州一高校发生火灾?  真相:12月20日,网传“河南郑州新郑市龙湖镇中原工学院校园内,一间面包房突然发生爆炸继而起火”,引发关注。对此,新郑市消防救援大队称,起火的是龙湖镇新老107国道交叉口附近一仓库,着火物质为仓库内存放的纸箱等,未发生人员伤亡。网传的“郑州某高校发生火灾”“起火仓库内有储油罐”“火场发生爆炸”等内容均为不实信息。(来源:@网信郑州 @郑州消防)   科普:烟台威海遭遇极端性冷流暴雪,积雪超半米!什么是“冷流雪”?烟台大学东门附近,冷流雪正在狂暴,宛如北极科考。微博网友视频截图  详情:据中央气象台消息,12月20日,位于山东半岛的烟台、威海地区遭遇冷流暴雪。截至12月21日8时,烟台和威海文登积雪深度超过50厘米。预计山东半岛等地部分地区仍有中到大雪,局地暴雪。  所谓冷流雪,也称“冷流降雪”,是由于海上富含水汽,而且海水的水温在冬季相较内陆的地表温度更高,所以海面上方的空气相对温暖而湿润。当冷空气南下时,海面上方的暖
  • 情暖冬日 爱润童心 团县委开展爱心衣物捐赠活动

    12月19日,共青团宜君县委来到五里镇中心小学和西村中心小学,开展情暖冬日关心关爱困境儿童活动,为他们送去寒冬里的温暖和关怀。此次活动向54名困境儿童捐赠了冲锋服,并向校方了解他们目前的生活情况、身体状况以及目前遇到的难题,勉励孩子们勤奋学习、刻苦钻研,要以乐观向上的精神迎接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用学习提升自我,用知识充实人生,用行动回报社会。共青团宜君县委将持续开展慰问关怀行动,在生活上、学习上给予大力支持帮扶,帮助困境儿童解决面临的各种问题,助力他们健康成长。网络编辑:牛颖 信息审核:和红侠
  • 以“明文规定”破网络暴力治理难题

    近日,公安部公布多起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典型案例。此前不久,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一直以来,网暴案件存在自诉案件当事人“取证难、举证难、证明难”,以及“法不责众”等问题。对此,《意见》做出了相应明确。明确法律适用标准“网络暴力并非一个独立的违法犯罪类型,而是包括多种性质不同的违法犯罪。”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周加海表示,《意见》对各种网络暴力行为的性质认定和法律责任作出了明确规定,具体包括侮辱、诽谤、侵犯公民个人信息、非法利用信息网络、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等。在刑法中,网络暴力行为主要适用的罪名是侮辱罪、诽谤罪。根据刑法规定,侮辱罪、诽谤罪告诉的才处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周加海解释,传统的侮辱、诽谤犯罪多发生在熟人之间,且往往事出有因。为了保护被害人隐私、促进修复社会关系,刑法规定了告诉处理制度。与传统违法犯罪不同的是,网络暴力往往针对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实施,是肆意发布谩骂侮
  • 深化调查研究 破解“关键小事”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我市紧紧围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一体落实各项重点任务措施,面对主题教育涉及的单位和人员范围广、类型多、数量大、任务重的特点,紧扣影响改革发展的“具体问题”和群众关心的“关键小事”,深入项目建设一线、乡村振兴一线、服务群众一线、化解矛盾一线,调研了解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愿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调研“标尺”,以群众的呼声、需求、满意为导向,拿出破解难题的实招硬招,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见行见效。深化用好“一线工作法”  “四下基层”的关键,就在于领导干部要下访为群众解忧愁、办实事。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全市各级党员干部坚持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脚踏实地深入基层察实情,走到田间地头,迈进群众家门,全面掌握基层第一手情况。以“解剖麻雀”的方式开展研究分析,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查找方法、制定对策。  王益区在调研检视中以解决企业的诉求和问题为导向,改变“多表申请、多窗受理、多次跑动、串联审批”的传统办理模式,积极推进“证照联办”改革,市
  • 今日辟谣(2023年12月20日)

    2023年12月20日  谣言:江西发生“3·24”重大交通事故并公布调查报告?  真相:近日,有网民在网络平台发布一则题为“江西3·24重大交通事故报告”的信息,称“2023年3月24日13时50分许,江西赣州寻乌县境内发生一起重大道路交通事故。事故造成20人死亡、19人受伤”,引发网民关注。经当地警方调查,该信息纯属谣言,系网民胡某为获得更多流量、赚取更多收入,在毫无事实根据的情况下,利用AI技术自动生成文章,并将该谣言信息在网络平台上发布。目前造谣者胡某已到案,因其主动承认错误、积极消除负面影响,寻乌警方依法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处理。(来源:“赣州网警”微信公众号)   科普:甘肃临夏积石山6.2级地震中的“砂涌现象”是什么?与余震有直接关系吗?  详情: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并引发青海海东民和县中川乡发生局地砂涌现象,大量房屋被淤泥包围、冲毁,多名群众失联。  “砂涌现象”主要是指在强震发生之后,由于地壳震动引发地下深处的含水沙土液
  • 今日辟谣(2023年12月19日)

    2023年12月19日  谣言:南京过江隧道多车连环追尾?  真相:12月18日,南京普降大雪,网上流传一条关于“过江隧道多辆汽车连环追尾”的视频,并以此提醒网民“下雪天注意路滑”“能不开车就不开车”,引发关注。经向公安部门核实,视频中的事故发生在2021年4月1日南京江山大街隧道内。截至目前,南京市各隧道内暂未发生较大交通事故。  在此提醒广大网民,不随意转发没有权威和正规来源的截图、视频、音频信息。不传谣、不信谣,共同营造清朗网络空间。(来源: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平台、“南京网络辟谣”微信公众号)   误区:警惕!地震逃生避险三大误区  误区一:发生地震马上往户外逃  真相:地震发生在瞬时,人在出入或离开建筑物时,被砸伤的概率较大;屋顶的砖瓦、广告牌、玻璃墙等也都有倒塌的危险;住在高层的人如果都同时往外逃,容易发生混乱,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如果室内避震条件和建筑质量较好,应首选室内避震。  误区二:躲入衣柜等家具里  真相:大衣柜虽然结实,但是重心太高容易倾斜,而且人一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