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位置: 栏目: 时间: 排序: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 2727 篇
  • 关于启用新增道路交通技术监控的公告

      为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管理,保障道路交通畅通,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提倡安全、文明出行,决定在下属路段启用交通技术监控设施,现公告如下:  一、公安交通技术监控名称及设置地点:序号监控名称设置地点1测速卡口G210国道K1133+010M、华原西道、长虹北路、G65包茂高速K773+750M(南北双向)、G65包茂高速K754+820M(南北双向)、G65包茂高速K739+550M(南北双向)、G65包茂高速K717+350M(南向北)、G65包茂高速K716+300M(北向南)、G65包茂高速K706+700M(南北双向)、G65包茂高速K700+550M(南北双向)2视频监控G210国道K1133+500M、华原西道测速卡口点、华原西道-长青路十字、长虹北路(安达车检站)5电子警察G210国道—耀石路十字  二、公安交通技术监控启用时间:上述技术监控设施自2020年 6 月 19 日零时正式启用,对违反上述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规定的,我支队将拍照取证,并依法予以处罚。铜川市
  • 省政务服务中心调研组一行到铜川市12345政务热线平台调研

     2020年6月3日,省政府办公厅巡视员杨波、省政务服务中心主任李锴等一行到铜川市网上群众工作部12345政务热线平台进行调研。现场详细了解了12345热线建设应用体系、办理群众诉求情况,实地查看相关资料,与市委网信办李中林主任进行了交流座谈,了解铜川市网上群众工作部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方面办理群众诉求工作情况。此次调研,加强了省政务服务中心与市县政务机构的沟通联系和业务协同,为构建五级联动政务服务体系作了深入了解。 
  • 铜川图书馆今日恢复开放

      着全国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好转,按照国家和省、市关于分级分区逐步开放安排,做好安全有序复工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开放条件和实际情况,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铜川图书馆自今日起将恢复有序开放。    为保证读者在到馆借阅过程中的健康和安全,铜川图书馆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工作方案,采取有效防控措施,对馆内公共区域进行定期消毒,做好场馆日常保洁工作,保障读者能放心进馆借阅。铜川图书馆严格防控措施,查验健康码和红外热感测量体温工作,确保读者到馆安全。为有序恢复开馆,铜川图书馆工作人员将近期采购的书籍1900余册、报刊300余种全部上架与读者见面。  铜川图书馆在恢复开放之前不断加强内部管理,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并反复细化,落实岗位职责,召开恢复开放工作会议,提高全馆工作人员对疫情的防控水平和应对能力。
  • 关于首批数字经济试点示范名单的公示

    根据《关于组织开展2020年省级数字经济试点示范申报工作的通知》(陕网办发〔2020〕8号),《铜川市数字经济试点示范认定管理实施办法(试行)》(铜网办发〔2020〕3号),市委网信办、市发展和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商务局组成论证评审联合工作组,于5月15日对耀州区创建数字经济试点示范区、耀州区锦阳新城大数据产业园区创建数字经济试点示范园区、宜君县电商服务平台创建数字经济试点示范平台项目进行了论证评审,5月25日对新区创建数字经济试点示范区进行了论证评审。上述4个单位均达到铜川市数字经济试点示范认定标准要求,可以申报省级试点示范。按照数字经济试点示范认定程序,现予以公示。公示时间:2020年5月25日至29日。公示期间,如有意见,请以书面或口头形式向市数字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市委网信办)反映。联系人:张咚联系电话:3158095                      &
  • 铜川博物馆参观公告

    尊敬的市民朋友:  根据国家文物局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文博单位恢复开放有关规定,为切实做好展览接待与疫情防控两不误,特制定参观公告如下:01实行分散式参观,每天限额500人,不接待团体预约参观,定时、分批入馆。02进馆观众需携带身份证,进行体温检测,用手机扫描健康二维码,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可凭身份证人工登记。03观众参观须全程佩戴口罩,避免近距离聚集。未戴口罩者一律谢绝入馆。04我馆将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对展厅等公共场所进行定时消杀,请放心参观。05开放时间:周二、周三,周六、周日正常开放。参观时间9:00——17:00。周一,周四、周五闭馆。06恢复正常参观秩序时间另行通知。07咨询电话:0919--3194512
  • 铜川市智慧型数字化社会治理云平台暨铜城办APP上线启动仪式举行

    4月30日,铜川市智慧型数字化社会治理云平台暨铜城办APP上线启动仪式举行。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郝光耀,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吴延旗,副市长姜学武出席。陕西省大数据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茜,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西部数字经济研究院院长张鸿参加。仪式上,郝光耀、吴延旗等共同启动上线铜川市智慧型数字化社会治理云平台暨铜城办APP;市发展改革委通报了项目建设情况;陕西省大数据集团有限公司介绍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成果并演示相关系统;参会嘉宾为铜川铜云技术有限公司揭牌。随后,郝光耀、吴延旗和与会人员一同参观了铜川市网上群众工作部和城市运营管理中心大数据机房。据悉,铜川市智慧型数字化社会治理云平台是按照铜川市委、市政府要求,在借鉴“咸阳模式”的基础上,结合铜川市智慧城市已有基础和发展成果创新建设的云数一体化平台。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铜川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暨大数据机房和城市运行管理、协同办公、铜城办APP、新型智慧社区、大数据市场监管等五大应用系统。铜川市智慧型数字化社会治理云平台暨“铜城办”AP
  • 铜川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在新区隆重开幕

    牢记使命谋发展,凝心聚力谱新篇。4月27日上午,备受全市人民瞩目的铜川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新区铜川剧院隆重开幕。肩负着全市人民重托的市人大代表,满怀豪情步入会场,依法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   会场内布置简洁、气氛热烈。主席台帷幕中央,10面鲜艳的红旗簇拥着庄严的国徽。二楼眺台上,悬挂的“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攻坚克难,砥砺实干,坚决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巨幅标语,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杨长亚、张建军、魏四新、陈安锁、张耀民、贺文涛、蔺红伟、邓亚丽、刘厚安、张建荣在主席台前排就座。在主席台就座的还有:李智远、刘印生、郝光耀、郭军、崔歆、刘丽、黄勇、邓攀、吴延旗,大会主席团其他成员,市政府、市政协、市纪委监委、铜川军分区、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铜川职业技术学院的市级领导和在铜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及省十三届人大代表。   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应到代表273名,出席本次全体会议的代表2
  • 铜川博物馆5月正式开馆

      近日,记者从市文化和旅游局获悉,虽受疫情影响,但铜川博物馆项目2月下旬已经复工,目前主体已封顶,现在正进行墙体装修,计划今年5月正式开馆。   铜川博物馆占地面积90亩,建筑面积31000平方米,位于铜川市一中新区校区西侧长青南路以西,北临朝阳路,是我市完善全域旅游服务功能的重点项目之一。   铜川博物馆分主展馆、民间艺术馆、文物保护及修复中心和文博苑等四部分,是全面反映铜川历史的综合性博物馆。博物馆建成后,每天参观人数不超过八千人。作为一座全面展示地方历史文化的综合性博物馆,铜川博物馆采用通史加专题的展览方式进行展示:“锦绣铜川”展示铜川秀美山川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民之初生”展示铜川的史前文明;“畿辅显郡”及“渭北重镇”反映铜川悠久的古代历史即夏商至清代的历史文化;“红色摇篮”展现铜川的近现代革命史;“煤城记忆”展示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以“一五”期间在铜川的重点建设项目即以王石凹煤矿煤炭和耀县水泥厂为代表的工业遗产。专题陈列则展示铜川历代造像艺术。另外还
  • 杨长亚在调研智慧城市建设时强调 建好用好智慧城市系统 加快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

    4月2日,市委书记杨长亚调研我市智慧城市建设情况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数字经济、推进城市信息化建设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建好用好智慧城市系统,对标先进、补齐短板,加快推进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吴延旗,市政协党组成员彭群才一同调研。   杨长亚先后来到市游客服务中心、中国联通铜川分公司和市测绘地理信息中心,调研智慧旅游信息化平台、西北红色数据湖、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和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建设运行工作,与项目负责人深入交流,详细了解数据来源、功能布局、应用推广等情况。在铜川市网上群众工作部,杨长亚认真听取有关工作介绍,强调要充分发挥网上群众工作部的窗口平台作用,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广泛收集意见建议,合理解决群众诉求,不断巩固提升、创新发展,扎实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杨长亚还调研检查了市智慧城市运营中心建设情况,强调要在确保施工安全前提下,高标准、高效率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确保早日建成
  • 清明节期间安全风险提示

    2020年清明节将至,市安委办、市应急管理局发布安全风险提示,提醒清明节期间安全生产注意事项:1.道路交通安全风险提示:清明节期间,陵园墓区及周边、春季自驾出游、高速公路、农村地区、雨雾天气五类风险突出。(1)要严查无证驾驶、超速超载、酒后驾驶、疲劳驾驶等行为。(2)要加强农村道路交通监管,严防农用车、私用小客车、摩托车非法载客。(3)清明节期间,天气多变,路况复杂,要遵守交通法规,严禁超速行驶、酒驾驾车,要保持适当的车速及安全间距,避免事故的发生。(4)机动车辆及非机动车辆在外出扫墓的过程中,请自觉服从交警的指挥,遵守交通规则,按规定的地点及停车场停放车辆。2.交通运输安全风险提示:(1)严格落实交通安全管理职责,督促运输企业、客运站点加强客运车辆安全管理和驾驶员安全教育,严格运输工具安全技术检验,防止交通运输工具带“病”运行。(2)道路运输企业要加强低温阴雨天气下的安全管理,防止长途客车、旅游包车、货运车辆等“三超一疲劳”、非法载客等违法行为.(3)在等候和乘坐公交车时请不要拥挤,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