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从铜川市政府日前举行的铜川市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系列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自3月5日启动简化企业开办和注销程序工作以来,至5月31日,铜川市共新开办企业526家。至此,今年1至5月全市新增各类市场主体3128户。 统计数据显示,3月5日以来,铜川境内各类新开办企业办理手续用时不超过1.5个工作日。从办理手续情况看,涉及工商部门的营业执照核发用时为平均4.4个小时,涉及公安部门的印章刻制用时为平均3.2小时,涉及银行系统的账户开设用时为平均2.2小时。 作为职能部门,铜川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在简化企业开办程序和发展市场主体工作中,率先启动“全天候无假日”执照办理工作,建立重点企业开办“绿色通道”,最大限度降低准入门槛,指导区县清理所有与市场主体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性规定和要求。铜川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推行工商登记全程电子化,微信办照;实行“审核合一”工作流程;采取咨询帮办、容缺办理、全城通办、延时服务、预约服务、上门服务等方式,为企业提供“金牌店小二”全方位服务。 铜川市国家税务局推出了一系列便
-
6月15日,市长李智远带领市级有关部门、各区县政府、市新区管委会主要负责同志,赴咸阳高科大厦、省信息化中心考察,听取陕西省大数据集团总裁、未来国际董事长王茜汇报数谷铜川规划,随后主持召开座谈会,交流考察心得,研究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工作。他强调,要凝聚共识汇数,转变思维用数,创新思路易数,用心用力打造铜川转型发展新板块新动能新天地。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严维佳一同考察。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常雅玲,咸阳市副市长张小平参加相关活动。 李智远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和全市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步伐。按照汇数、用数、易数发展思路,加快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和产业数字化平台建设,汇集党政机关政务信息数据,建立大数据产业,共享智慧化发展成果。打破地缘界限,全市上下一盘棋,统筹推进工业品数字港、云平台、数字小镇等数字经济板块建设。相关部门协同配合,招揽数字经济人才,实施公司化运作模式,开创铜川数字经济建设新局面。 李智远要求,要统一思想,集中精力,优化方法,
-
杨长亚在全市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强调筑牢网信安全铜墙铁壁加快智慧铜川建设步伐马秉寅等出席 魏四新主持6月7日,全市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召开。市委书记、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杨长亚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习近平总书记给照金北梁红军小学学生回信精神,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切实加强网络阵地建设,筑牢网信安全“铜墙铁壁”,聚焦信息化系统发力,加快智慧铜川建设步伐,助推新时代铜川奋力追赶超越、转型发展。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马秉寅,市委常委杨晓彬、常雅玲、李志强、郭军、崔歆,副市长高毅,市政协副主席马登科,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冯迎春,市检察院检察长殷军,铜川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戎河山出席。市委副书记、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副组长魏四新主持会议。 会上,市工信局、市公安局、耀州区进行了交流发言。 杨长亚
-
6月4日,市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召开。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严维佳出席并讲话。 会议听取了全市营商环境问题梳理排查情况汇报及下一步工作计划,审议了《铜川市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考核问责办法(送审稿)》等相关文件,通报了一季度营商环境调查统计得分及指标统计分析情况。 严维佳强调,各相关部门要转变观念,高点站位,放眼大局,树立良好服务意识,积极改进服务质量,努力改善和提升营商环境,助推企业提质增效,助力全市经济发展。要通过统计数据,分析反思存在问题,坚持问题导向,深入挖掘可提升的空间,明确优化提升方向,强化学习与调研,切实增强业务素质,提高行政效能。要增强发展意识,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优化再造办事流程,切实提高服务效率,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以良好营商环境推动项目快速落地、市场主体持续增长。要对标任务,系统谋划,建立务实管用的考核机制,采取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加强监督与问责力度,勇于担当,扎实作为,不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铜川追赶超越、转型发展作出贡献。
-
2017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55号),同年9月,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了《陕西省进一步深化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实施方案》(陕政办发﹝2017﹞85号),对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也拉开了进一步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序幕。 为贯彻落实中省文件精神,发挥医保在医改中的基础作用,为更好地保障参保人员权益、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我市按照改革的总体要求,不断加强医保基金收支预算管理,逐步推进以总额预算管理为基础、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完善按人头、按定额、按床日等多种付费方式。市人社局领导对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工作非常重视,成立了由市人社局、市县区经办机构主要负责人和定点医疗机构组成的领导小组,着力推进此项工作。 市人社局在开展按病种付
-
近日,全市14家金融机构在铜川金融服务平台上线69个融资产品服务目录,为我市优化提升金融营商环境再添新举措。 2018年是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年,全市金融系统以破解企业融资难题、提高企业融资效率为抓手,通过加大政策引导力度、搭建政银企融资平台、推进企业直接融资、解决中小企业应急资金等方式,为企业提供优质、全面的金融服务,进一步优化提升我市金融营商环境。 此次公开金融机构融资产品服务目录,为企业提供线上融资信息对接机制,企业可随时随地全面了解全市各金融机构融资产品及服务,并结合自身条件、融资需求选择合适融资产品。此项工作是进一步提升信贷服务水平的创新举措,对营造公平、透明的融资环境,全面推动企业金融服务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 广大企业家可通过访问铜川金融官方网站,浏览相关信息,相关问题可致电3150321咨询了解。网址:http://jrb.tongchuan.gov.cn/
-
5月25日下午,市环保局召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动员会,传达学习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动员大会精神,安排部署全市环保系统创国文工作。环保系统科以上干部及市环保局机关全体干部40余人参加会议。 会议传达学习了杨长亚书记、李智远市长在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和工作要求,组织与会人员集体学习了市环保局牵头承担的6项重点工作任务,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明确了任务。 市环保局党组书记、局长万水库对全市环保系统创国文工作提出四点要求。一要提高站位,服务大局抓创建。要求局属各单位高度重视,强化组织领导,结合年初环保工作安排、中省环保督察整改以及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等工作开展,主动对表强措施,精准对标抓落实。二要提高标准,突出重点抓创建。坚持“高标杆、高质量”要求,在人努力上攻坚克难,全力完成年度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指标任务,争取岔口出市断面水质达标,实现全年无上级挂牌督办环境案件。三要牵头抓总,统筹协调抓创建。坚持目标导向,发挥生态环境工作处的牵头抓总作用,督促相关成员单位把日
-
近日,市委、市政府印发了《铜川市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实施方案》,提出今年6月底前,将全市所有河流、水库、淤地坝、涝池、城市水景观等纳入河长制湖长制工作责任体系,实现河长制湖长制全覆盖。 我市将通过严格水资源管理、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强化水质水量监测、推动河湖生态修复、加强水域岸线管理、健全河湖管护制度等,建立三级河湖长责任体系。到2020年,建立河湖库渠管理保护长效机制,全面剿灭劣五类水体,主要水功能区及出境断面水质全面达标。到2022年,全市水污染得到全面治理,所有水功能区水质全面达标,逐步恢复漆水河、沮河等主要河流生态基流,有效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实现河湖环境整洁优美、水清岸绿。
-
根据省人社厅、省财政厅《关于调整陕西省失业保险待遇标准的通知》精神,市失业中心严格按照标准,对失业保险待遇及时进行调整,为全市889名失业人员发放5月份失业保险待遇共计140万元,切实维护了失业人员的根本利益,增强了失业人员的获得感、幸福感。据统计,近两年来,全市累计为2637名失业人员发放各项失业待遇2900余万元;为全市688户次企业发放援企稳岗补贴5200余万元,惠及职工13.7万人次;为全市758名企业职工发放转岗补贴、技能提升补贴100余万元,有效发挥了失业保险保生活防失业促就业的作用。根据该《通知》规定,我市从2018年5月1日起提高失业保险金标准,最高标准由1185元提高到1422元,最低标准由1035元提高到1242元,增幅20%,是提高失业金标准以来增幅最大的一次。提高后失业保险金标准为:市本级和王益区按照二类区标准1422元/月,耀州区和印台区按照三类区标准1332元/月,宜君县按照四类区标准1242元/月。
-
项目是提振经济加快发展的引擎,而良好的居住和生活环境是老百姓幸福生活的基础和起点。近年来,宜君县立足现实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方向,科学合理制定发展目标。始终强化“项目第一”意识,本着“高起点站位、高标准规划、高质量施工、高效能管理”的原则,着力突出县域发展建设,以秀美山城建设辐射带动全县各乡镇的小城镇发展,走出了一条强经济、美环境、惠民生的特色之路。近日,驱车进入宜君县哭泉镇境内,淌泥河村的迎宾广场边已是百花齐放、姹紫嫣红。宽敞整洁的迎宾广场上,不少老百姓携老扶幼散步游玩。这是哭泉镇镇区内的一幅悠闲自在的场景。县城西部的工业园区内大型项目有的已经竣工,有的正在积极赶工期。全县的项目建设也为当地群众和贫困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与就业平台,宜君县以项目建设为主线,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提升小城镇建设,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跨越赶超之路。提升“宜君温度” “以前没来过宜君哭泉镇,五一假期慕名到宜君看地膜玉米美景,真是美煞人也!”日前,家住西安城北的李先生,带着全家老小顺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