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初盛,绿影婆娑。地处于彭镇山岔川道的高村,很早就有宜君“小江南”之美称。因为这里的村民多数是从四川、安徽、湖北“移民”而来,50年代以来就有种植水稻的历史。由于昼夜温差大,生产周期长,生产出的稻米颗粒饱满,口感延绵,醇香飘远。
时下正是水稻生长的旺盛期。近日,记者走进彭镇高村高寒水稻产业园区内,放眼望去,数百亩绿油油的稻田一眼望不到边,不远处看着勤劳的农民弯着腰、赤着脚,正在稻田里忙碌地拔除杂草,围池里的小龙虾在稻田里欢呼跳跃,一幅蓬勃灵动丰收在望的喜人景象,美如画卷。
“据了解,今年开始采用‘稻虾混养’的模式,现将对水稻田进行进一步改造及后期管理等方面,从而保证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前段时间投放了600斤的小龙虾,稻田养虾,意味着不能洒农药、不用除草剂,稻谷、小龙虾都是绿色农产品。水稻不仅能为龙虾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龙虾还能把稻田里的杂草、害虫吃掉,排出的粪便又能成为水稻的肥料,从而形成绿色循环的生态种养模式。两者之间是互依互补,还能为生态增值、水土改善,有效提高了农田利用率和产出效益。”高村党支部书记赖志有说道。
乡村振兴离不开特色产业,有了特色产业就有了底气。今年以来,彭镇高村以“稻虾共养”模式,不仅把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也走出一条极具特色的绿色高效发展道路,这将是大力发展龙虾产业的一个缩影,还为当地群众致富找到了一把“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