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铜川市电力行业协会党支部搭建平台,联合国网铜川供电公司综合服务中心党支部、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党支部与中广核新能源陕西分公司党总支第三党支部,举办了以“凝聚行业共识 汇聚行业力量 助力铜川电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多支部联建活动。中广核新能源陕西分公司第三党支部党员参观了国网铜川供电公司电力调度大厅,国网铜川供电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党支部所属调度班成员详细介绍了当前铜川电网概况及运行方式,让大家对电网构架有了清晰的认识。大家针对新能源调管协议、电量等问题共同探寻解决方案,分享经验与心得。随后,铜川市电力行业协会党支部成员与国网铜川供电公司党员赴中广核新能源陕西分公司铜川槐林光伏电站进行现场参观学习,了解了该电站基本情况,就光伏发电相关技术问题进行了现场交流探讨,重点剖析了工作中的难点和痛点,共商共议寻良策,为后续工作的顺利配合和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筑牢了坚实基础。(记者 郭璇)
-
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惠民服务”三年行动成效显著通讯员 黄元泰自2022年开展“惠民公积金、服务暖人心”服务提升三年行动以来,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聚焦服务全市发展大局,不断拓展制度覆盖面、健全服务体系、加快数字化建设步伐,在保障安居、惠企利民、促进房地产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力打造了具有铜川特色的“同心服务 聚金为民”公积金服务品牌。累计缴存额突破100亿元大关。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始终坚持住房公积金“扩面增量”为第一要务,扎实开展归集扩面突破行动,加强政策宣传,稳步推进非公企业职工缴存使用公积金,切实扩大制度惠民覆盖范围,发挥公积金住房保障作用。三年来外出宣传1046次,上门服务351次,新增缴存单位371个,新增缴存职工9935人,2022年归集额10.07亿元,首次突破年度缴存额10亿元大关,2023年底累计缴存总额突破100亿元大关。支持缴存职工购房面积5.1万平方米。市住房公积
-
宜君苹果苗木畅销全国通讯员 武朝旭进入宜君县云梦乡刘家埝村,铜川太初纳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苹果苗木繁育基地出现在眼前。这片占地801亩的现代化果园沿着平缓的地势延伸开来,像一幅精心绘制的绿色画卷。在这里,百万株苹果树苗迎风摇曳,展现出勃勃生机。在田间地头,工人正为即将到来的起苗工作做着准备。这些精心培育的苹果苗木将被专用的起苗机从土壤中拔出,随后转移到温度和湿度都经过严格控制的冷库中储存。这样的处理方式能够显著减缓植物体内的生理代谢活动,延长了苗木的新鲜度与活力,保证其长途运输后依然能保持良好的品质。明年3、4月份,这批充满活力的苹果苗木将会被送往全国各地,扎根发芽、茁壮成长,最终结出累累硕果。宜君福地 育优质苹果苗木宜君县四季分明、土层深厚、海拔较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且病虫害较少,这些独特的自然条件为苹果的生长提供了理想的环境。这里的苹果不仅色泽鲜艳,而且糖分积累丰富,是全国知名的优质苹果产区之一。这里所产的苹果个头大、汁液多、香气浓郁、口感脆、酸甜适中,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正是看中
-
陆基养鱼:“小空间”撬动“大财富”本报记者 赵磊秋高气爽,走进耀州区小丘镇红岩村梁家河组,极目远眺,一片银色大棚临河而建,这就是铜川百亩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养殖基地。下网、拉网、出鱼、装桶……大棚内,捕捞人员正忙着拉网收鱼,池塘瞬间水花四溅,鱼儿扑腾跳跃。“这就是我们的陆基高位圆池”,公司负责人孙小锋说:“东边1号养殖车间有40套圆池,西边2号养殖车间有18套圆池,总计58套圆池。我们主要以鲈鱼养殖为主,后期还会引进其他品种,公司计划投资5000余万元,规划建设圆池104套,项目全面投产后可年产鱼800余吨,精品鱼苗1500万尾,产值达8500万元。”据了解,陆基高密度养鱼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低碳高效的水产养殖模式。不受传统养鱼选择河流、池塘的限制,可根据不同的地貌建立不同规模的养殖场,只要在水源充足的地方就能建起一个养鱼场,同时通过循环水养殖技术,降低气候变化对养殖的影响,从而实现全年养殖目的,满足市场需求。据悉,养殖场还采用高压增氧技术提高鲈鱼活力,从而达到增产的效果,同时注重开展
-
“法治短视频”让普法深入人心本报记者 陈叶金锁关社区干部群众观看普法短视频“你还别说,《金锁法宣》这期视频提到的法律知识我以前真不知道。”“是呀,《金所法宣》最近拍的视频给我普及了不少法律知识呢。”……近日,在印台区金锁关镇金锁关社区活动室,社区干部群众一同观看《金锁法宣》最近更新的一期视频《保护老年人权益,法护最美夕阳红》。观看过程中,大家围绕《金所法宣》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村民们口中的《金锁法宣》是金锁关司法所的微信视频号。今年以来,金锁关司法所积极探索“小视频”演绎“大普法”的网络普法新路径,创新“一月一主题一领域联合一个村(社区)”普法视频主题拍摄,在节日、民众庆典、民俗活动中寻找切入点,深挖各时间节点与司法行政职能、法律知识等的关联点,延伸创作出相关普法视频。这些充满趣味性的法治短视频,让普法深入人心,有效提升了群众的法律意识和素养。“我们采集群众身边经常遇到的涉法问题,注重法律条款与生动案例相对应,旨在以短小有趣的案例故事教育身边人,让法律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群众心田。
-
铜川全民健身增添发展新动能本报记者 张梦焕清晨,在城市公园、社区广场、健身跑道等地,都能看到市民挥洒汗水的运动身影,凉爽初秋,运动健身热潮持续涌动,成为铜川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近期,我市各类体育赛事、活动接连不断,将赛事活动办到群众身边,将科学健身指导送到群众身边,让城市活力倍增、动能澎湃。人人健身、天天健身、科学健身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全民健身事业向纵深发展,反映出我市群众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群众体育运动氛围愈加浓厚“以前感觉体育馆都很‘高大上’,现在越来越‘接地气’。”市民刘先生经常到铜川全民健身馆内锻炼,各类健身器材扫码登录,各项运动数据一目了然。作为全民健身主阵地之一,铜川全民健身馆还开展了种类丰富的公开课,吸引了更多人通过运动收获健康和快乐。馆外的智能健身器材区人气颇高,早晚时分市民在智能化专业器材上挥洒汗水。这些器材多采用太阳能发电,节能又环保,并免费向市民开放。市民只需用手机扫描器械上的二维码便可进行体质测试,同时建立个性化运动计划,极大地调动了市民参与锻炼的积极性。“坚持锻
-
“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印台区司法局紧紧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构建起精准普法、多元普法、合力普法“三位一体”的普法模式,打造印台特色法治品牌,法治宣传教育实效性进一步增强,为法治印台、平安印台建设贡献普法力量。精准普法,铸就法治“定盘星”。印台区司法局聚焦重点普法对象,以实施精准普法为主线,持续推进公民法治素养提升。紧扣重点内容,提升宣传质效。在“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民法典宣传月、国际家庭日、儿童节、八一建军节等时间节点围绕妇女儿童、退役军人等群体精心设计适合普法对象的宣传活动,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保障法》等法律法规,提升普法宣传工作的精准度和针对性。聚焦学法对象,强化法治素养。切实发挥好领导干部普法表率作用,制定《区政府领导集体学法计划》,对领导干部学法的组织领导、贯彻落实、自学学时等作出要求,确保领导干部学法内容、人员、时间、效果“四落实”。大力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推动法治精神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配合学校法治课程,教育引导青少年
-
控源减量 利用为先铜川将建筑垃圾“变废为宝”助力“无废城市”建设11月15日,记者在耀州区药王山脚下一处项目建设现场看到,该项目回填施工使用的是拆除距此不远的老厂区产生的建筑垃圾制成的再生回填材料。这是铜川首次实现建筑垃圾就地资源化再利用的场景。即将完成拆除的,是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新耀水泥厂;正在火热施工的,是中国能建数科公司在耀州投资建设的350MW/1400MWh压缩空气储能电站项目。老厂区建筑“废料”,正蜕变为新项目“资源”,变废为宝焕发新生机。近年来,建筑垃圾产生量快速增长。有效处置建筑垃圾,可以防止造成环境污染,同时实现资源再利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建筑垃圾年产生量占城市垃圾总量的40%以上,资源化利用率比较低。今年10月,住建部召开专题会议推进建筑垃圾专项整治工作,北京、河南、山东等地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建筑垃圾循环再利用,正逢其时。为解决城市建筑垃圾消纳填埋带来的问题,铜川
-
近年来,印台区聚焦国有企业移交退休党员组织生活难规范、日常教育难落实、党员作用难发挥等难题,在全区试点推行“一网双建一家园”工作机制,助推国有企业退休党员教育管理有高度、作用发挥有力度。依托小网格,构建教育管理新格局。按照“就近划分、多面覆盖”原则,采取“网格员+党员中心户+志愿者”模式,开展“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结对共进活动。充分考虑党员年龄、身体状况、居住地等实际,针对年龄偏大、行动不便的党员经常性入户走访、送学上门。针对身体状况好、热心社区建设的党员动员参与网格内创文保卫、志愿服务。针对长期外出、居住不固定的党员定期联系、寄送刊物。针对有党务工作经历的党员鼓励担任网格党支部职务,实现所辖国有企业移交退休党员全部融入网格。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开展送学活动280余次,鼓励40余名退休党员主动参与社区工作。创建微论坛,激发学思践悟新动能。依托“微信交流群、线下微课堂”,结合“三会一课”、谈心谈话等组织生活,聚焦民生保障、基层治理、社会服务,常态化组织国有企业移交退休党员开展“线上+线下
-
今年以来,印台区坚持人才“自主培养”,出台《加强人才自主培养实施方案(2024-2026年)》,从全区现有人才中寻找突破口,就地取材、因地育才,促进本土人才“提质”“增量”,扎扎实实夯实本土人才基础,为全区经济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力。多方联动“协同育才”,培训产业通才。建立组织部门“牵线搭桥”、行业部门“协同配合”的“1+N”育才机制,坚持以“学思想”为主题主线、“提素质、优结构、兴产业、促发展”为目标导向的“1+N”课程体系,分级分类强化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人才培训教育,不断提升人才密度和质量。今年以来,累计开展畜牧养殖、苹果种植、农技推广等方面培训10期,农村电商人才培训31期;培训产业致富带头人288人、产业指导员72名、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和财务人员160人,培育认定创新创业带头人70名。全区72个行政村486个村民小组实现高素质农民“组组有”目标。依托平台“借力育才”,培养高质英才。借助平台“送出去学”,积极推荐技术骨干、青年企业家、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等参与省市培训项目,有计划选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