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5月16日 谣言:5·12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收费? 真相:近日,有网民发布“5·12特大地震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收费”相关信息,引发关注和讨论。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表示,该信息内容不实。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自2013年5月全面对外开放以来,实行免费不免票政策,社会公众可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咨询和预约,现场凭有效身份证件免费参观。(来源:四川互联网举报辟谣平台) 误区:下雨天不能开新能源电车,会漏电触电? 真相:这是一种常见误解。新能源电动车在设计上已充分考虑了防水和防漏电问题,电池普遍采用IP67或更高等级防水,这种防护等级可以完全防止外物及灰尘侵入,并且能够保证短时间浸水时仍正常工作。根据《电动汽车安全要求》(GB 18384-2020)规定,所有上市的新能源车都必须通过严格的涉水测试。此外,新能源车还配备多重安全保护机制,比如很多电路都有防水要求,充电接口设有防水结构,一旦检测到异常,系统会自动切断高压电源等。不过任何车辆在暴雨或深积水
-
强化计划和备案 为基层持续减负张二艳党中央作出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破形式主义之弊、减基层负担之重,为基层治理赋能增效、促广大干部担当作为,凝聚起全党上下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的强大力量。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更是明确要求,“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我市连续8年对全市督检考工作实行计划和备案管理,总量控制、大幅压减。2019至2025年,督检考事项更是由47项减至21项,减少了近60%。省委、市委主要领导充分肯定并作了批示。广大基层干部群众感受到来自上级的“迎检迎考”负担减轻了很多,干劲更足了。我市荣获2023年度全省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单位,“2024(区域)最具投资营商价值城市”殊荣,2024年全市经营主体满意度居全省第一等。今年,做好督检考工作,要在计划备案、统筹规范、目标导向、优化制度、改进方式上持续加力。一、计划备案为基层。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作出重要指示,指出现在下去督查的太多,检查考核过多过频,基层不堪负担,要统筹解决。在日常工作中也发现一些
-
从光电子产业看铜川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的探索和实践——铜川市光电子产业发展状况调研市统计局调研组光电子产业已成为当今信息技术中发展最快、应用日趋广泛的主导性高新技术产业,更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个重要方向。铜川已被纳入全省“追光计划”,获批建设省级秦创原先进激光与光电集成产业创新聚集区,光电子产业发展迈出坚实的步伐,部分领域技术填补国内空白,实现了行业发展突破,在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为全市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为了解我市光电子产业发展状况,市统计局开展了专题调研。从调研情况看,全市光电子产业发展成果已经获得省级认可,后期需持续加大力度,扩大规模、提升效益,引领全市加快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一、基本情况(一)强化顶层合力推动。从项目布局、营商环境、干部作风能力等方面着手,强化组织领导,调动各方力量共同推进,争取更多新产业项目落地转化,助推全市光电子产业加快发展。借助陕西省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和实施“追光计划”的机遇,积极与中国科学院西安
-
因地制宜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梁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立足特色资源,坚持科技兴农,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因地制宜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促进农业、文化、旅游产业联动,既能带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拓宽增收渠道,改善农村面貌,兴旺农村事业,又能丰富农民的经济头脑,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是加快推进新时代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有效途径。坚持农文旅融合发展,重在立足当地自然禀赋、特色文化、主导产业等实际,因地制宜统筹村庄、文化、景区建设,积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开发差异化旅游产品和创新服务,推动农文旅融合共建。强化村党组织主体地位。坚持党建引领农文旅融合发展,以村党组织为核心,探索建立“党组织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群众共享”的农文旅融合发展运行体系,积极引入现代市场经营理念,通过“村集体+公司+农户”“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村集体+创客+农户”等
-
深刻领会把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贡献更多检察力量毛朝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铜川市检察机关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紧扣省委、市委和上级检察机关安排部署,放眼全局抓落实,立足一域谋细化,推动各项任务持续落细落实、巩固提升,努力为铜川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赋能增效。一、持续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热潮在凝心铸魂上下功夫。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抓好全员学、系统学、贯通学、深入学,采取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支部会、专题研讨班、“青春铜检”干警读书会、“铜川检察讲堂”等方式,增强学习贯彻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真正做到入脑入心。在深刻领会上下功夫。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专章部署了“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检察机关作为党绝对领导下的政治机关、法律监督机关和司法机关,要把握改革实
-
王益区:实施“村村都有好青年”培育计划 强化村级后备力量建设王益区委组织部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也是进一步增强农村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需要,更是破解农村党建力量不足的有效途径。为建立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确保党在农村的各项事业后继有人,2020年以来,王益区积极创新村级后备干部培养机制,实施“村村都有好青年”培育计划,取得了积极成效。实施背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开展以来,在调查中发现,王益区3个涉农镇(街道)26个行政村,村级干部队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问题普遍存在,各村把驻村工作队当做主力军,使驻村人员不能抽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更重要的事务中,如何解决村干部结构问题,切实提升村干部干事本领,把驻村工作人员从村上繁琐的小事中解放出来,成了长期困扰农村的一个现实问题。王益区结合工作实际,创新启动实施“村村都有好青年”培育计划,着力破解全区农村党建力量不足、人才匮乏等问题,为巩固拓
-
以作风之变促发展之变孙萍作风建设是我们党的一张“金色名片”。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社风民风持续向好。陕西近期全面启动部署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推动全省党员干部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提供有力保障。作风建设本质上是政治建设,其内核是党性与人民性的高度统一。唯有将作风建设深植于为民服务的土壤,熔铸进制度创新的脉络,才能真正激发“转作风、促发展”的乘数效应。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确保学有质量、查有力度、改有成效。当官僚主义让位于实干精神,形式主义转化为服务效能,作风之变成为发展动能“催化剂”,经济活力随之竞相迸发。从更深层面来看,党纪学习教育构筑“不敢腐”的堤坝,澄清正名消除“不敢为”的顾虑,容错纠错激发“不愿躺”的动力,一系列组合拳将作风建设逐步纳入现代化治理轨道。特别是将作风考核嵌入项目建设、民生改善等具体场景,这
-
唱支山歌给党听让雷锋精神在铜川蔚然成风李倩“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这节录于《雷锋日记》的小诗,作者为陕西铜川矿务局煤矿的职工蕉萍。由雷锋“做媒”,作曲家朱践耳谱曲,一首经典歌曲由此问世,成为祖国亿万儿女在各种场合表达爱党情怀的歌曲。《唱支山歌给党听》从“煤城”诞生,雷锋精神也在铜川蔚然成风。从王家砭42名村民两天两夜不畏严寒将侧翻货车上20余吨橘子捡拾装箱,到宜君县迷家塔村村民和民警联手帮忙捡拾散落的10吨苹果;从爱心企业家唐孝标14年捐资助学500余万元,到“袖珍”乡医李文强24年走村串户守护一方百姓安康;从铜川一中学5名学生勇救落水妇女后悄然离去,到“红衣女子”郭晓燕扶起跌倒老人后悄悄离开。从“铜川好人”到“好人之城”“幸福之城”,学习雷锋好榜样,千万个雷锋在这里成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要见贤思齐,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传承雷锋“一辈子”的无私奉献情怀“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
-
科技创新“新引擎” 转型升级“新突破”许文凯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是实体经济中最重要和最基础的部分,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关键性的支撑作用,而先进制造业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发展新动能、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伴随科技进步,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和广泛应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不断催生,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成为大势所趋。以科技创新为核心要素的新质生产力正在贯穿制造业全要素、全流程,展示出对制造业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近年来,我市坚持科技创新驱动,优化布局、调结构、强供给,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促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稳步推进。铜川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健全完善体制机制,把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推进现代化制造业集群发展壮大的重要支撑,加速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蹄疾步稳。前瞻布局产业发展集群一是强化科学统筹。紧盯未来发展定位、思路、目标,在加速推进“十四五”任务高质量落地的基础上积极布局,提
-
关于我市少先队社会化工作实施情况的调研秦小红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少年儿童和少先队工作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意见》,总结提炼我市少先队社会化工作开展以来取得的做法成效,分析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市少先队工作实际,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市少工委组成调研组,就少先队社会化工作开展了专题调研,形成本调研报告,旨在构建校内外互补、资源共享、协调联动的社会化工作体系,不断提升新时代铜川市少先队社会化工作水平。一、做法与成效一是夯实校外组织,延伸工作“触角”。坚持“组织跟着队员走”工作理念,通过“市级顶层规划、区级协调部署、校级沟通对接”三级架构方式,推动符合条件的街道(乡镇)、社区(村)及各类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广泛建立少工委。目前,我市共成立社区(街道、乡镇、村)少工委42家,其中王益区16家、耀州区10家、印台区10家、新区4家、宜君县2家,成立青少年活动中心、科技馆少工委5家。初步形成了“学校少工委+街道(乡镇)、社区(村)少工委+实践教育基地”校外